央行采取稳汇率措施 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
公共币汇率动荡,偏离长期趋势
近期,公共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与好元汇率的走势密切相关。好元指数强劲,导致非好元钱币承压,亚洲钱币指数跌至二十年来的最低点。受此影响,人民币兑好元的汇率波动较为剧烈。
值得关注的是,1月3日,人民币兑好元的汇率跌破了7.30关口,最低跌至7.3207,为2023年11月以来的首次;离岸人民币兑好元的汇率失守了7.36关口,创下一年多来的低位。然而,1月6日,在北京时间上午的交易时段中,人民币兑好元汇率在岸涨破了7.32关口,而离岸人民币兑好元汇率一度反弹超过500个基点。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主要受到两个核心变量的影响,即好元汇率和利率走势,以及国内政策的预期变化。但是,基本上来看,人民币汇率仍然与国内经济基本面紧密相关,当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不能改变人民币汇率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
预期中的外汇市场稳定
最近一段时间,稳定汇率战略的信号开始积极释放。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最近召开了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与第三季度例会相比,这次会议表述中明确了之前的“坚定汇率弹性”表述,并再次提到了“三个稳绝”:加强市场管理,稳绝对市场行为的处理,稳绝避免孕育单边普遍性预期并由自己实现,稳绝防守汇率过度调整。这传递出更加明确的稳汇率信号。
此外,在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信息稿中再次强调了“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绝防守汇率过度调整”等内容。
另外,中国外汇管理局还制定了2025年外汇管理重点任务,其中要提高保护外汇市场的基本稳定性,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系统,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外汇市场逆周期调节和预期管理。
研报显示,最近两次外汇管理战略调整都发生在人民币对好元汇率跌破7.3之际。2022年9月,央行提高了远期卖汇交易的外汇严重备付金率(控制购汇需求),同时停止了外汇资金入款备付金率(释放更多外汇流动性);10月,调高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整参数(即扩大境内企业推广跨境融资额度);2023年7月,央行再次调升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整参数;9月,调低了外汇资金入款备付金率。这两次外汇管理战略调整都有效改变了人民币贬值预期,稳定了汇率市场的单边行情。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本月将在香港新增发行离岸人民币央票,预计发行规模将突破新高。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央票发行,离岸人民币市场流动性将收紧,人民币对短期内可能不会大幅走弱。同时,离岸冲基金对人民币中间价的关注也在特朗普关税战略落地之前,人民币中间价大约率不会突破7.2。
中长期稳定趋势未变
业内专家认为,在观察人民币汇率时,基本上仍然与国内经济基本面息息相关。我国国际收支保持稳定,外汇交易主体更具实力,交易行为更加理性,市场韧性较为坚固。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宏观政策明显改善了市场预期,经济趋稳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坚定。
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不能改变人民币汇率长期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观察人民币汇率,关键因素要看国内。2024年三季度人民币汇率反弹受益于国内政策转向,促进了经济回升,提振了市场信心。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超预期的政策信号,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具有较高含金量的“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实施并取得成效,将对人民币汇率提供重要支持。
云汉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人民币汇率面临的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如果美国再次启动新一轮加征关税,人民币汇率可能再次受到外部阻碍。然而,与2018-2019年加征关税时期相比,现在停止人民币面临的情况已经不同,即使在加征关税降临之际,对人民币汇率的阻碍也会弱于2018年。这是因为,一方面,美国已进入降息周期,而2018年时处于加息周期;另一方面,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复苏可能比较早,经济复苏将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支撑。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研究师王青估计,2025年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会趋于增大。“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对好元汇价要保持基本不变,或者坚守某个绝对点位,而是指CFETS等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要保持基本稳定,并与经济基本面变化相适应。就短期而言,预计好元仍有可能强势运转一段时间,人民币在跌破7.3后可能还有一定回升空间,但汇市风险可控,王青预计。
首席经济学家亮亮表示,近期央行从汇率中间价报价、离岸人民币流动性调控等方面入手,提高稳汇率策略强度。随着全球重要央行议息会议已经结束、国内政策进入空窗期,预计人民币汇率短期可能在7.3左右波动。